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1日电 (李柯学 李亚轩 罗小曼)今年以来,巴中市平昌县紧扣“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八大工程”,将“稳就业、保民生”作为发展根基,打出“线上+线下”招聘组合拳,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,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、提升就业能力。一项项务实举措,不仅让群众端稳了“饭碗”,更显著提升了幸福感与获得感。
7月10日,平昌县崇榜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,机器隆隆作响,工人穿梭于缝制、质检、包装等工位之间。车间主任李小梅介绍,这家2022年落户汉王庙社区的企业,如今5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,日产鞋面约3000双,120余名本地工人稳定就业。
“我们主要生产运动鞋和女鞋帮面,长期为361°、乔丹等品牌供货,女鞋产品销往海外。”李小梅坦言,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,用工量直接决定产能。得益于县就业局高频次线上线下招聘活动,企业用工需求得到稳定满足,发展底气十足。“年前我们计划再增一条生产线,向年产百万双冲刺,为家乡多作贡献。”
质检员李菊华去年通过县就业局在孔子广场举办的招聘会入职该厂。经过一周系统培训,她熟练掌握了各类鞋面质检标准。“活儿不轻松,但看着经我检验的合格鞋打包出厂,心里特高兴!厂子离家近、工资准时发,感谢就业局搭的平台,让我能安心养家。”
与李菊华同样在家乡捧上“新饭碗”的蔡海英,如今是县里一名专业母婴师。在县人民医院信义院区病房,她动作轻柔地为新生儿换尿布、喂奶、冲洗奶瓶,专业素养赢得家属称赞。
“蔡姐特别专业,动作熟练又有耐心,还教会我们抚触和观察黄疸。”新手爸爸苟俊感激地说。
四十岁出头的蔡海英,曾是一名辗转异乡的建筑工人。去年,她抓住县就业局“母婴生活护理”免费技能培训机会,考取证书成功转行。“以前在外打工顾不上娃,现在家门口的月子中心工作,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家庭。一技之长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。”两年间,她已服务数十名孕产妇,赢得广泛赞誉。
平昌深谙“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”之道,将精准技能培训视为提升就业质量的关键一招。针对市场需求与劳动者意愿,县人社部门携手职业培训机构,精心开设保育师、互联网营销、中式烹饪等20余种实用技能班。
“培训绝非纸上谈兵,”相关负责人强调,“我们突出实操演练与就业对接,推行‘订单式’‘定向式’培养,直通企业需求,力争结业即上岗。”今年以来,全县举办职业技能培训数十期,培训学员数千人次,培训后就业率稳定在70%以上。
市民王竹梅的感言代表了众多受益者的心声:“家门口能学到真本事,线上线下找工作方便又靠谱。稳稳就业让日子踏实,生活有保障,这就是咱老百姓的幸福!”
就业是最大的民生。平昌县正持续优化服务、拓展渠道、强化培训,努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——让“稳稳的幸福”,成为这片土地上最温暖的底色。(完)
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:本网或中国新闻网·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新社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来源:中国新闻网·四川新闻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:XXX(非本网)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 ③ 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 联系方式:中国新闻网·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线
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。 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
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 法律顾问: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。